小儿疝气俗称“脱肠”、“小肠气”。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在腹内压增高情况下,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还可以伴有精索或睾丸鞘膜积液等疾病发生。
通常疝气是不会自愈的,随小儿年龄增大、活动量增加,疝气越来越大,腹股沟肿块会增大,甚至降入阴囊,如发生嵌顿会造成肠管坏死等严重后果。外科专家指出,疝托、疝带等方法只能缓解一时症状,目前根治小儿疝气唯一的方法是手术治疗。
微创治疗小儿疝气
医院外科于年2月成功开展4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微创手术,4名男性患儿年龄分别为1岁、2岁、5岁和6岁,疝气处均为右侧。其中3例患儿为小肠疝气,另一例2岁患儿小肠已坠入阴囊。外科副主任医师廖文明主任先后为4名患儿施行右侧疝囊交位结扎术。其中一位5岁患儿右侧交通性精囊鞘膜积液,术中发现左侧隐形鞘状突末闭行双侧鞘状突交位结扎。微创治疗术后6小时患儿恢复饮食,活动自如。腹部脐旁微小缺口约12.5px,手术时间短约30分钟,术后第二天患儿即痊愈出院。四名患儿医院微创外科医生的精湛医术和护士们的悉心照护十分感激。
医院廖文明副主任医师介绍,在临床中,小儿最常见的是腹股沟斜疝,约占小儿腹外疝的90%以上。小儿患了腹股沟疝,表现为腹股沟区可还纳性的肿块,肿块为腹腔内正常组织,多见肠管或大网膜,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当病儿安静或睡眠时,肿块缩小或消失,站立、咳嗽时肿块突出明显。随着病程发展,有些肿块会到达阴囊或阴唇。
腹股沟斜疝患儿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腹壁薄弱或缺损,随着身体生长发育,腹壁肌肉组织可覆盖加强腹部薄弱、缺损区域,部分患儿可因此自愈。为此一周岁以内儿童不主张手术治疗,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棉织束带捆绑住腹股沟处,阻挡疝块突出,给发育中的腹肌以加强腹壁的机会,但一旦发生嵌顿则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小儿疝气手术简单说就是把突出的肠子推回去,然后在腹壁疝气开口处将这个异常的开口结扎封闭起来,这个手术被称为高位结扎。小儿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方法是将疝囊或鞘状突行高位结扎。传统手术需作腹股沟2~75px切口,经腹股沟管游离疝囊,术中有损伤精索、输精管或子宫圆韧带及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的可能,且一次手术只能针对单侧病变,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欠佳。
小儿疝气微创治疗的优点
小儿腹腔镜微创手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手术治疗新技术,具有创口小、手术快、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下小儿疝气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1、创口小,腹部微小切口,12.5px~25px,基本不留疤痕,有“钥匙孔”之称。
2、损伤小,不经腹股沟管,因此其解剖结构不被破坏。
3、微创手术操作时间短,手术时间20分钟左右。
4、微创手术基本上不出血,视野清楚,血管处理更精细。
5、术中全麻,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术后痛苦小。
6、恢复快,大大减少对脏器的损伤和对脏器功能的干扰,术后麻醉清醒后,小儿活动、进食即可恢复。
7、微创手术术后2~3天即可出院,传统手术需5~7天才能拆线,术后会留有疤痕。
8、腹腔镜可清楚观察对侧有无隐性疝,可以一次性处理两侧的疝气,避免二次手术。
因此,腹腔镜微创治疗小儿疝气及交通性鞘膜积液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得到国内外的认同。医院微医院微创外科协作,开展腹腔镜小儿疝气微创手术治疗新技术,是闽西小儿疝气患儿及家庭的福音。欢迎广大患者及家属咨询、就诊。
(医院小儿疝气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