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
来自诸暨的楼爷爷出生于20世纪初,患有多种基础疾病:长期的高血压、严重的“老慢支”、心功能和肾脏功能不全,还做过胃恶性肿瘤的大手术。早在10余年前,楼爷爷就因严重的慢性咳嗽导致左侧腹股沟疝。随着病情进展,疝内容物反复膨出,鼓出的包块也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难以自行回纳,走路时连腰都伸不直,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几年来,楼爷爷的家属多次医院就诊,但由于老先生高龄以及严重的基础疾病,手术风险太大,未能接受手术治疗。
最近,气温下降,楼爷爷的“老慢支”愈发加重,咳嗽咳痰得厉害。一次,在一阵剧烈咳嗽后,“小肠气”又鼓出来了,疼得他叫苦不迭,遂来到医院就诊。好在就医及时,医生对他进行了“手法复位”,并采取了佩戴“疝气带”保守治疗的方法得以暂时缓解。但如此反复发作,加上佩戴“疝气带”并不能确保避免“嵌顿”,且佩戴时也非常不舒服,这便坚定了楼爷爷做手术的意愿。
经过与家属充分沟通,楼爷爷的主诊医师叶静为他制定了局麻下的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这是目前成年人腹股沟疝最主要的手术方法之一。就好比衣服破了一样,给它打个补丁,这个补丁我们称作“补片”。
可别小瞧这个补丁,如何对它进行妥善的放置,对医生的要求很高。如果补丁打得不好,很容易出现感染、疼痛、复发,不但手术失败,还额外增加病人的痛苦。
该院疝和腹壁外科团队为楼爷爷做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控制肺部炎症、雾化吸入、保护和改善心脏功能、治疗肾功能不全引起的高钾血症、控制高血压等。大约一周后,楼爷爷各项指标趋于平稳,遂由叶静医师主刀,在局部麻醉下,为他完成了“打补丁”手术,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术后当天,楼爷爷就可以下床自如地活动了。至此,每天骚扰他的“小肠气”终于消失了!
3
出现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
由于腹股沟疝所处部位特殊,而且在发病早期对生活质量没有太大的影响,许多人便不予以重视。对此,叶静医师介绍,“小肠气”发病有4个不同阶段。
在第1阶段,病人站起来或用力屏气时,腹股沟的位置就会形成一个肿块,而当病人躺下时,用手稍微一摸肿块又消失了;有的病人睡一觉醒来后没有,但出去活动下又出现了,这些属于典型的易复性疝。
到第2阶段,病人一站起来,腹股沟部位就会立即鼓出一个肿块,即使塞回去也会反复鼓出来;有些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病人,腹内的脏器反复脱出,和疝囊形成了粘连,即便躺着时,腹股沟位置都有明显的肿块,用手推也塞不回去,这些属于难复性疝。
嵌顿性腹股沟疝是“小肠气”发展的第3阶段,病人往往在用力屏气或用力活动后导致肠管被卡压,病人会出现腹痛、腹胀等急性肠梗阻症状。
若不及时予以手法复位或急诊手术,将迅速发展到第4阶段,造成肠管绞窄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出现早期症状就应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佩戴“疝气带”)。
“小儿疝是先天性发育不良引起的,小儿疝在一周岁前可以使用‘疝气带’,随着孩子身体发育健全有痊愈的可能,但1周岁以后痊愈的几率会大大降低。成年人出现疝基本没有自行痊愈的可能,目前公认的治愈方法只有手术。对于有严重基础疾病,暂时不能手术的病人,也可以使用‘疝气带’来降低疝嵌顿和绞窄的发生率,一般只适用于易复性疝,但会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预防疝嵌顿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4
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腹壁强度减弱是生理性的衰退,是无法避免的。”叶静医师表示,“但有效地控制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是可以降低腹股沟疝发病率的。”比如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之类的慢性疾病经过积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腹腔内的压力。没有这些疾病的老年人也要注意,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时要适度,要“服老”。
总的来说,疝气发病的年龄特点是“中间小两头大”,即小儿疝和老年人出现疝的比例较高。青壮年出现疝气较少。“青壮年出现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进行了重体力劳动以及不适宜的体育锻炼,比如,挑担、举杠铃等负重运动会增加腹腔内的压力。每个人的腹壁强度是有差异的,怎么进行科学的锻炼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从医学角度,我们不建议每个人都去进行频繁的、剧烈的运动。就像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法国敏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