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满寒疝的治疗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病人脚上的趺阳脉微弦,是脉弱;脉弦,病人可能会腹部胀满,不胀满的大便困难,两胁疼痛,这是胃虚而寒,应该用温药。

趺阳脉主脾胃,如果趺阳脉有力,那么脾胃的气血比较充足;趺阳脉弱,脾胃的气血不足。趺阳脉弦,弦脉主寒主饮主淤堵。腹部胀满,如果喜温喜揉,是里面虚寒;如果不喜按,是有实。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病人腹部胀满,按着不痛的是虚,痛的是实,可以攻下。舌苔黄一般是里有实热,要结合其他证一起来看,泻下后实热去了,舌苔就不黄了。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腹部经常胀满,时轻时重,这是里面有寒,可以用干姜、小茴香等热性的药来温里。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病人瘦弱面色黄,没有血色,口干不渴,肠胃中是寒的,而且有淤堵。肠胃虚寒不能收摄,下利不止,身体会大量损耗津液而死。这时用四逆汤,或通脉四逆汤。

身体有了能量,里面温了,就能把肠道中的寒实排出去了。吃了麻辣火锅后有人会拉肚子,但是拉肚子后非常舒服,就是身体有力气把里面的寒湿排出去了。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寸脉弦,两胁拘急疼痛,这是有半表半里证;人怕冷,是表证,可以用柴胡桂枝汤。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病人里有寒,老是打哈欠,流清涕,身体发热,还打喷嚏。打喷嚏和咳嗽一样,是身体在努力解表。如果清涕多,是体内有寒饮。

如果是伤寒,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外寒内饮,用小青龙汤;如果发热怕冷,同时有黄涕、黄痰、嗓子痛,是外寒内热,用大青龙汤。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着凉以后,病人拉肚子,这是身体里面津液不足,想打喷嚏却打不出来,身体想解表做不到,这是里寒的原因。

可以用理中汤,干姜温里,白术气化中焦,人参和甘草建中补津液。如果同时有表证,怕冷发热,又拉肚子,脉微细,表里同病,可以用白通汤。葱白微微发汗解表,干姜温里,附子补能量打通身体的阳气。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很瘦的人肚脐周围痛,这是里面有寒,津液不能充分供给腹部,就会肚子痛。痛经也是津液不能到达那里,可能是里有虚寒,或者是有瘀血堵住了。津液不能到达腹部,反而用了泻下的方法,这是治错了,把虚证当作实证治疗了。辨虚实很关键,喜温喜揉的一般是虚,拒按的一般是实。

本来津液就不足,反而泻下,造成津液的损耗,身体的能量不足了。大循环向上的力量就不够了,身体想努力完成,就会气上冲。还有一种情况,津液不足反而泻下,身体为了自我保护,就在心下形成水热的结,防止津液的继续损耗。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病人腹部胀满,身体发热十多天,脉浮数,饮食正常。脉浮病在表,脉数是身体有热;饮食正常,说明胃气尚可;腹部胀满,里面有气滞气结,可能会便秘,大便不畅。

这个身体发热,应该是不怕冷,加上腹部胀满,肠道里面有实了。脉浮身热有表证,腹满有里证,表里同病。

从方子来看,桂枝二两,厚朴半斤,大黄二两,枳实五枚,里证比较重,表证轻。这是表证向里证转了,但是表还没有完全解。表里同病,以里为主,表还有一点,所以一方面解表,里证比较重,泻下攻里。

虽然也用了桂枝,但是不会出大汗,也不违背表里同治的原则。如果里证紧急,表证很轻,也可以先攻里,遵从大局原则。虽然三阳病,表里同病,先表后里,但是里证很紧急的时候,也可以先攻里,这就是听身体的,而不是死守一条定义。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厚朴枳实大黄合起来是小承气汤,攻里;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是桂枝去芍药汤,解表。

随力一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lele168.com/fnswh/13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