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过去是三大地方病区,崾崄公社则是三大地方病的重灾区,大骨节、克山病、瘿瓜瓜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年6月26日毛主席发表了“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指示。为了贯彻这一指示,全国基层卫生工作得到重视,医院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医疗器材有所增加,许多优秀的大夫被分配到基层卫生院。北京医疗队到俺村就是贯彻落实毛主席指示精神来的。生产队队长冯生金接到公社大队通知,说北京医疗队要到我们村了,他接到通知后,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村里来了北京医疗队村民看病方便了,发愁的是他们来了住哪呀。大队部只有两间房,县上的公社的下乡干部住宿都成问题,这一下增加五个人,而且还要住一年时间,咋办哩?冯队长找到我姨夫商议住宿问题。我姨夫家院子大,有两孔大窑洞,还有好几间厦子房,姨夫听说北京医疗队要来,那是高兴的不得了,说“就住我家吧”。冯队长指派一名社员帮助腾了一孔窑洞和一间厦子房,又到学校找了一些旧报纸,把厦子房和窑洞裱糊了一下,就成了医疗队的住宿点。冯队长还找了两个火盆架,又从生产队仓库里拿了许多木炭,解决冬季的取暖问题。
年11月20日,北京医疗队真的来啦,这天下午,当北京医疗队五名大夫出现在村口时,村民们,学生、老师三百余人早就等候多时了,村民们敲着锣,打着鼓,放着鞭炮,非常热情地欢迎医疗队的到来。大伙帮着北京大夫从车上卸下被褥、小件行李和医疗器械,一直簇拥着送到我姨家。村里指派负责北京医疗队烧炕任务的社员早已把炕烧的热乎乎的了。北京医疗队到崾崄公社共15人,分了三个小组,其中一组驻在俺村太地塬,一组驻在伍姓村,另医院。这15人的北京医医院(医院)为主,医院抽调的医术精湛、身体健康、思想过硬的精兵强将。在俺村住的五名大夫分别是带队的张大队长,程指导员,内科大夫冯老头(当时已六十多岁),眼科大夫邓慧娟和针灸科大夫张淑兰。三个男大夫就住在大窑洞的土炕上,窑洞的中央支着一张床,就算是他们的手术床、诊断床了。两位女大夫住在厦子房的土炕上。尽管他们从首都北京出发前已做好吃苦的准备,但还是没想到条件如此艰苦,这里山大沟深,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交通工具,一切活动全靠步行,还有水土不服,吃饭涨肚子,甚至入厕都很不习惯。但他们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个个精神饱满,没有叫苦喊屈的。张大队长还风趣的说,“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还真睡了陕北的热炕头哩,幸运啊。”
北京医疗队到俺村的主要任务是“三防”(防克山病、防大骨节病、防粗脖子病)四改(改饮用水、改炉灶、改门窗、改卫生条件)。为了做好这些工作,他们到了村里以后,就开始紧张的工作。太地塬大队辖万家塬、熟地塬、屈家塬、双庙、瓦子河、后瓦子河等七个小队,医疗队分了几个小组靠步行逐村逐户对村民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对克山病、大骨节病、粗脖子患者都进行了详细的登记造册,掌握了基本情况。瓦子河离太地塬有五里地,去瓦子河要下一个又陡又长的大坡,冯老头和程指导员去的时候,冯老头不小心摔了一跤,脚也扭了,腰疼的几天也直不起来,医疗队其他队员都劝他回北京休养,但冯大夫忍着疼痛,就在俺村躺了半个月又坚持工作。医疗队对克山病进行西药施治的同时,他们还上山采集羊红膻、秦九、党参、柴胡、连翘、苍术等中药材,炮制后熬成中药定期送给患者服用。为防治瘿瓜瓜,医疗队大力推荐食用碘盐,一开始村民不习惯,不接受,许多村民偷偷从外地买回大颗子盐。经过反复宣传碘盐的作用及好处,村民终于全部用上了碘盐。为了改变饮用水,医疗队同村民一起,背着硫磺、木炭到几里远的深沟泉水处,将木炭、硫磺压在泉水底部,增加了营养元素,改变了水质,七个村子全部添加到位。
过去村民养猪养鸡都习惯散养,鸡猪粪便到处都是,柴草乱堆乱放,零乱不堪。医疗队来后,要求大家要讲卫生,院落要干净,猪要有圈,鸡要有舍。在他们的引导下,村民们都建了猪圈,鸡舍,门前柴草堆放整齐,院落天天打扫,卫生状况大大改善,村里明显比过去干净多了。在他们的倡导下,村民的炉灶多数也改造了,通畅了,不再烟熏火燎了。土窑洞的小窗户也变成了大窗户,空气流畅了,窑洞明亮了。北京医疗队到村后,吃的是派饭,村子里有六十余户人家,每家管饭一天,轮流进行。尽管那个时候村民还不富裕,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钱,甚至细粮也不多,但每到管饭的时候,村民还是拿出家里最好的饭菜来招待北京大夫。他们会拿出腌肉、熏肉和鸡蛋,让北京大夫吃,即就是用粗粮招待,也会粗粮细做,花样翻新,用漏鱼、搅团,黄面饸饹、软面馍让北京大夫吃的美美的。有一次轮到我家管饭了,母亲原准备中午给北京大夫烙油饼、炒鸡蛋,谁知两位女大夫提前到家说,中午饭他俩要亲自做。不到十点钟,两位女大夫就到了我家里,她让我带着到自留地采摘了黄瓜、白菜、萝卜和西红柿,回家清洗后,调了一盘黄瓜、一盘萝卜丝两个菜,又用白菜、土豆做了一盆素哨子汤。然后将玉米面用开水烫一烫,经过揉搓放案板上擀成薄饼,再用刀切成菱形小块,待水开后直接下锅煮,煮熟后捞出用素哨子汤一浇就成功了,她们说这叫“黄鱼过江”,他们每个人都吃了两碗。
俺村的村民周端水,当时已有六十多岁,患白内障多年,几近失明,眼科大夫邓惠娟就在小院里搭建了小手术台,经过个把小时的手术,就除去了白内障,使周端水恢复了视力。一年时间里,邓惠娟大夫在俺村做了十几例眼科手术,每例手术都相当成功。一次一个外国政要来到北京治疗眼疾,点名要邓惠娟大夫做手术,生产队用骡子将邓大夫驮到洛川,然后坐车到延安,乘飞机回北京给那位政要做了手术。做完手术后在北京没呆几天就返回到了村里。村民们都亲切的称邓大夫是毛主席派来的光明使者。
张淑兰大夫是北京医疗队年纪最轻的,三十几岁,人长得非常漂亮,高挑个超过一米七,惹得村里大闺女小媳妇羡慕不已。张大夫是个针灸高手。我表姐过去一直腰疼,不能弯腰,影响劳动不说,常常腰疼的直掉眼泪,经过张大夫半个多月的针灸,腰疼的毛病竟奇迹般地好了,腰再不疼了。表姐现在说起这件事还直夸张大夫哩。我的表弟黄明选儿时有尿床的毛病,十几岁了仍尿床不止。张大夫诊断后说,“让我试试吧”。经过她一周的针灸,表弟尿床的毛病治好了。张淑兰大夫还有一副好嗓子,京剧唱的好,下雨天村里的年轻人总缠着她学唱京剧,一年后,村里年轻人都会唱几段样板戏了。
村民王行德得疝气好长时间了刚开始他感觉不要紧,后来越来越严重,以后就不能干活了。医疗队张大队长诊断后,就计划给王行德做手术,他们把窑洞临时变成手术室,经过消毒和术前准备就动起了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半个月王兴德又能下地干活了,医疗队只收了他两块钱的消炎费用。生产队副队长张艮奎,眉骨上方长了一个瘤子,越长越大,后来已影响到视力了,张大队长诊断后说可以摘除。这次手术放在学校一老师的宿办室,经过一个小时的手术,取出大如红枣的瘤子。我二姨腋窝下长着一个淋巴结核(俗称老鼠疮),医院动过手术,但仍旧复发。张大夫诊断后说可以治疗。这一天,他们把手术床支在院子里,四周用干净的被单围住,经过消毒就成了临时露天手术室,经过两个小时的手术,淋巴结核连根拔掉了,术后再未复发。红土湾大队一个妇女腿上长着一个瘤子,把张大夫请到公社卫生院给她动了手术,取出的瘤子大如鸡蛋。县医院外科大夫在手术中遇到疑难病例也请张大队长现场指导,一年时间里医院手术十多例。北京医疗队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培养当地赤脚医生,当时每个大队选一至两名有文化的年轻人作为培养对象,每个月在公社卫生院集中培训三天,医疗队成员轮流授课,从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手把手地教,使赤脚医生进步很快。后来黄根金、焦春荣、孙建仓、徐根旺、李冬梅等都成了基层靠得住的赤脚医生。徐根旺还被推荐上了北京工农兵大学,毕业后分到延安制药厂成为厂内的骨干。
北京医疗队在村里住的时间越长和村民感情越深,村民在瓜果成熟的季节,总是将自家好吃的杏、桃、李子、梨子送给医疗队。年1月,北京医疗队就要离开了,村民拉着北京大夫的手舍不得他们离开,拿出核桃、鸡蛋、红枣硬塞到医疗队员的怀里。村民们敲锣打鼓把北京医疗队送出好远好远。
黄龙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全媒体平台
黄龙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