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中医谈肝病从内外论治,需如何治疗

肝脏处于人体内的右上腹,小部分处于左上腹。从中医上来说,肝脏的病变,除了肝脏本身的生理功能出现异常外,还可以反映在肝脏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组织、器官出现的病变上,如,头痛、眩晕目涩、癫痫、惊风、面肌痉挛、眼科病证、两肋胀满疼痛、腹股沟疝、崩漏带下、黄疸等,都与肝脏经脉循行部位有关。中医认为六淫是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外因,由于脏腑本身功能失调亦可产生风、寒、热、湿、燥、火的病理现象,这并非外来的六淫之邪,而是内生的病理变化的一种表现。这反映出中医对肝脏的认识与西医有所不同。

从中医角度上看,肝病的病因有内外。肝和胆一脏一腐,相为表里,一阴一阳,互相配合。肝主谋虑,但主决断,属于精神活动范围。胆汁来源于肝,肝的疏泄失常则会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而胆汁分泌失常,反过来会影响肝的功能,出现黄疸、消化不良等症状。从现代医学来讲,我们的肝脏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分泌胆汁。胆汁对我们人体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个是协助于脂肪的吸收,。我们人体吃的食物含有脂肪,这个脂肪靠肝脏分泌胆汁然后进入胆囊里面进行储存。当我们进食后,这个胆囊受到信号就会把胆汁排出到十二指肠,让胆汁对食物进行乳化。另一个功能就是解毒,我们很少有人知道,胆汁排毒是一个什么样的机制。实际上,我们人体摄入一些毒素后,如食物中含有的重金属、农药等是通过胆汁排泄到肠道,最后通过大便排除体外。临床上肝胆证候往往同时并见,胆火旺盛者,多有肝阳偏亢的现象,会出现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胆气不足者,多有肝气偏衰的现象,出现惊祛懒言。在治疗上,泻胆火的药品,多可以平肝,平肝的药品,多可以泻胆火。

肝脏是阴阳统一之体,肝体阴血不足,则肝脏的疏泄条达之性必然失和。以至气血运行与脾胃的运化紊乱。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必须通过肝的疏泄,从而保持消化功能的正常。若肝郁不疏,疏泄失常,在出现吞酸、肋痛的同时,会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若脾失健运,可影响肝的疏泄,引起腹胀胁痛、黄疸等。在治疗上,应先健脾,健脾实为治本之法。

至于肝病病机之辨,要根据肝的生理及其病变之因而看出其病机。从中医辨证学可见肝病的证候约十多种。中医对治疗肝病的治疗法则为:以疏肝理气、理脾和胃、补益肾水、活血化瘀。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与病情不同,需经中医辨证诊治后才能确定具体的治疗法则。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lele168.com/fnswh/14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