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免高危因素防治高血压病

58岁的张女士因头晕乏力一个多医院(医院)南院内科求医,经过血压监测后诊断为高血压病2级(高危组)。张女士非常不解,认为家人都没得过高血压病,凭什么自己就得了这种病?医生给她详细解释原因后,考虑用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同时建议改变生活习惯。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张女士自觉头晕乏力有明显改善,血压控制得很好,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她表示非常满意。

高血压是生活中的常见慢性疾病。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一般人体血压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收缩压的变化最为明显。高血压多发于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中。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将会损害人体动脉和多个重要脏器,严重影响病友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长度。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病友人数持续成倍增长,发病范围也不断扩大,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

除了遗传因素、年龄因素,还有哪些后天因素会让人患上高血压病,有什么措施可以降低这种风险呢?

风险一:高钠、低钾饮食

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病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12-15g以上。所以控制食盐摄入量对于降低我国居民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至关重要。第一,低盐饮食。每人每日6g以下食盐,即一小勺。食盐量还要减去烹调用酱油等所含的钠,3ml酱油相当于1g食盐。第二,低脂饮食。每天烹调油限制在20g以下,且建议使用植物油。应限制动物脂肪、蛋黄、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的摄入。第三,低糖饮食。多食用高纤维蔬菜瓜果,如白菜、油麦菜、韭菜、丝瓜、冬瓜等,如果爱吃甜食就多吃水果,拒绝饭后甜点。第四,摄取足够的钾、镁、钙等离子。富含钾、镁、钙的食物包括豆类、菇类、花生、土豆、核桃等。

风险二:超重和肥胖

人的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BMI≥24kg/m2者发生高血压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均明显增加。因此,控制体重是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又一重要措施。

体重指数(BMI)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与肥胖的判断标准。要多留意体重,体重指数=体重kg(公斤)/身高m(米)的平方。成人的BMI数值正常为:18.5-24.99,低于18.5为过轻,25-28为过重,28-32为肥胖,高于32为非常肥胖,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除了多留意体重,测量肥胖的另一个方法是测量腰围。正常腰围为女性小于80厘米,男性小于90厘米。

如果超标,建议及时减肥。除了控制饮食,还要多运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步。每个小时都要动一动,减少久坐时间。

风险三:饮酒

过量饮酒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如果每天平均饮酒超过啤酒g,或葡萄酒g,或白酒30g,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mmHg与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疗效,而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所以劝君不喝或少喝酒。《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曾指出:一天饮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25g,女性不超15g。

风险四: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所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努力做到劳逸结合,努力让自己身心放松。其次,不熬夜,学会缓解疲劳。

高血压症高危人群大都具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建议上述人群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日远离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同时,定期测量血压。绝大多数病友在高血压早期感觉不到任何症状,鉴于目前我国高血压的年轻化趋势,建议高危人群定期测量血压,有条件的家庭可自备血压计。

文章素材由南院内科提供

医院(医院)







































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比较好
北京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lele168.com/fnszl/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