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强调,召开这次座谈会,主要是考虑距离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剩下不到两年时间,年尤为关键。今年工作做到位了,明年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就能有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
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与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相比,重要的区别是要补齐全面决胜的短板,着重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因此,需要一鼓作气,砥砺奋进,夺取全面决胜。
一鼓作气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必须咬定目标。“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两不愁三保障”既包括了贫困人口生存的基本需要,着力解决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问题,又包括了部分发展的需要,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两不愁三保障”富有逻辑递进的内涵,是一个有机的目标整体,两方面不可割裂,也不可偏离哪一方。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像竹子生根在山石中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
据河南日报8月3日报道,这一天,在修缮一新的房子前,卢氏县沙河乡寨子村贫困户吴军亮站在小雨里,一字一顿地把门上的对联念给记者听,“住新房感恩共产党,好日子不忘政府帮”。“前几天下了场大雨,这房子都‘滴水不漏’。”“我是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政府”,吴军亮一个劲地感恩。慢性病缠身致贫的吴军亮,以前住的是危房,他一直想修但却有心无力。去年,河南省把“危房清零”纳入脱贫攻坚14个重大专项行动之一,老吴的“新房梦”一夜成真。经过仔细核查,乡政府把老吴的房子定为C级危房整修,今年5月底,他顺利入住。扶贫工作队还帮他申请了5万元贷款,支持他种了5亩中药材连翘,今年脱贫没问题。瞄准目标,久久为功,一定能够完成脱贫任务。
一鼓作气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必须找准原因。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其背后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有的地方扶贫工作局限于给钱给物,一旦断供,出现返贫现象;二是地方政府受片面的政绩观念影响,急功近利,没有建立扶贫长效机制,表面文章不少,时间一长,就露馅;三是受地方财政拮据的影响,“三保障”缺少财政资金支撑。
针对上述原因,必须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的建设,要树立主心骨,要有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组织领导力量;在用好外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同时,从长远看,还要培养产业带头人,吸引本土人才回乡创业,示范引领,建设永不走的工作队;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脱贫才有底气,才有持续的支撑力量;在教育、卫生、住房方面也要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完善医疗保障解决看病问题;通过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技能;通过改造危房,改善贫困人口居住条件。
一鼓作气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必须对症下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摸清底数是基础,要确保整体工作心里有数、有的放矢。同时,还要制定总体工作方案、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政策、资金不成问题,关键是抓好落实。要加大工作力度,聚焦突出问题,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要宣传好政策和标准,统一思想认识,引导社会各方面准确理解,不能各说各的。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