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每年的中秋节,人们都以各种不同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佳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以来,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就是中秋佳节的传统习俗。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你可知几百年流传下来的中秋习俗里也蕴藏着养生的文化与知识。抬头望月预防颈椎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已十分流行,诗仙李白更是与月亮在诗中有不解之缘。明初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朝月楼,皆供人赏月。每逢中秋佳节,人们结伴同登望月楼、游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直到今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依旧把赏月当做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当下经常伏案工作的白领和喜欢低头玩手机的年轻人,经常出现颈椎疾患,中秋佳节的抬头赏月过程就是一种很好的活动颈椎的过程,随着颈部主动进行的仰伸运动,颈椎也自然得到了有效放松和锻炼。如果想要锻炼效果更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锻炼以下这些步骤,动作重复4至8次。一、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二、头颈缓慢左转,左转至最大限度,下颌上抬,双眼向左后上方看,稍停留,还原;三、缓慢低头看地,下颌尽量触及前胸,还原;四、头颈缓慢右转,右转至最大限度,下颌上抬,双眼向右后上方看,稍停留,还原。喝桂花酒化痰散瘀关于中秋节喝桂花酒的习俗,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相传古时候两英山下住着一个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娘子发现门外躺着一个快要冻死的汉子,便好心背他回家照料。一日,那汉子不辞而别,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喊渴,她便咬破中指伸到老人嘴边。此时,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装满许多桂子,附带一张纸条: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原来,汉子和白发老人都是吴刚变的,这桂子种下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后来人间也就有了桂花与桂花酒。清代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记胜》说“于八月桂花飘香时节,精选待放之花朵,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始成佳酿,酒香甜醇厚,有开胃,怡神之功”。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桂花辛温,无毒,有化痰、散瘀的功效。对于痰饮、肠风血痢、牙痛、口臭等疾患都有一定的疗效。比如明代药学著作《本草汇言》中记载桂花能“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陆川本草》中记载桂花能“治痰饮喘咳。”吃田螺去腹中热结中秋节食田螺,是岭南一带的中秋节习俗。据资料记载,中秋吮石螺习俗源于古代一个穷秀才,因没钱买肉过中秋,便摸些田螺、石螺回来煮,边赏月边吃,田螺俗称攀桂,后来秀才中举,于是,每逢中秋吮石螺便成为岭南一带的风俗。田螺之所以成为风味美食,不仅在于其肉质鲜美细嫩,清淡爽口,而且还在于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本草拾遗》谓田螺:“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热结,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本草纲目》记载:“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田螺甘、咸,寒,能清热利尿,解毒消痈。常配伍赤小豆、苡仁、黑木耳、车前草、萆薢等,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脾虚体热不宜吃月饼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元朝末年,朱元璋正联合义军准备起义抗元,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纷纷一齐响应。起义成功了,朱元璋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中秋吃月饼虽是习俗,一些特定的人群却不宜吃。例如脾胃虚弱和体内偏热的的人群就不适宜。脾胃虚弱的人吃月饼,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若实在要吃,也只能少量吃一点豆沙馅的月饼。其次,体内偏热的人也不能多吃月饼,尤其是南方多见的湿热体质。否则不但不易消化,还会让内火上升,出现长痘痘、便秘、牙龈浮肿等症状。
-推荐阅读-
回复数字看精彩文章
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吗?
中医能治艾滋病?中医粉和中医黑的又一次碰撞
观点
林黛玉和王熙凤都短命,共同点竟然是……
美国医生建议中医针灸,47岁伊能静顺利产下二胎
夏季出汗要不要擦
微电台
本草的进化史
画说
○葫芦里很需要你的支持,如果觉得还行,记得分享和点赞哦!
○欢迎加入葫芦里中医养生群,回复“葫芦粉”加群。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加入全球中医粉互动社群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怎样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lele168.com/zlff/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