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都快不行了,他们却还在吵架!”事主张先生强忍剧痛,在等待飞机落地50分钟后,忍痛自己爬下旋梯,终于艰难爬上医院做手术,张先生经历了漫长而又离奇的15个小时......
事件经过一篇《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的长微博最近两天在网上引发热议,事主张先生11月9日从沈阳搭乘南航CZ次航班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张先生在微博写道:9日8时20分,飞机起飞五分钟后自己感到肛门部位抽搐疼痛。随即,他向空乘人员反映,空乘人员回复疼痛可能是气压问题导致。9时许,腹痛严重,张先生感到不妙,就要求叫一辆救护车。这次,空乘人员立刻联系机长,帮张先生在机场叫好救护车,在机上广播询问乘客中有无医护人员可以协助、帮忙。
为何花了50分钟才开舱门9时50分,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当天机组要求派出救护车。但是,在滑入滑行道后飞机突遇故障,无法继续滑行。飞行员曾经联系塔台,希望能派急救车、楼梯车来滑行道先把旅客接走,但没得到答复,“只能等拖车把飞机拖回机位才下客,这就是为啥花50分钟左右才开舱门。”
“我从机舱窗户就能看到救护车。”张先生表示,他曾反复向空乘人员要求下飞机,但得到的答案是“机场塔台没给信息,暂时不能停靠”。10时30分左右,拖车姗姗来迟,将飞机拖至停机位,舱门才被打开。
工作人员互相推脱,患者艰难爬下旋梯机舱门打开后,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先上飞机。让张先生没想到的一幕发生了———空乘、医护人员就“谁来抬他下飞机”相互推脱,而且发生了争执。张先生说双方争执近10分钟,“双方指责对方不负责任,医护人员认为外面旋梯很滑,如果摔着了没法负责,应由空乘把乘客送下去。而南航工作人员表示病患应由急救车这边的人抬。”
争执不下,机舱内已空无一人,乘客们早陆续下机。最终,张先生只好自己坚持“半蹲半爬”走下去,没人扶他一把。他爬上救护车,没有担架,也没人协助。最后,张先生被救护车送到最医院,辗医院被确诊为腹内疝,经手术被切除0.8米的小肠。张先生被推进手术室时,距其在机上突发疼痛已经过去15个小时。
网友评论:网友求真亭雅事:举手之劳的事情,竟然弄成这个局面,素质何在?服务意识何在?真得好好反省了!
网友海恋之: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南航的空姐空乘,竟然都没有把抢救病人当做是第一件重要的事情,而是在互相推卸责任,他们如此轻视生命,都是一丘之貉!
华北空管局总工程师颜晓东:调度协调工作不力是张先生未能得到及时救治的原因,但具体责任归属要等待更多细节才能确认,“若如乘客说救护车已到位,那是因为客梯车没到无法开舱门,还是拖车的问题?”
南航:表达歉意并将继续调查南航作为航空承运方,向张先生表达歉意,并称“对在与救护人员配合中发生的协调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完善相应的工作流程。”
医院:完善应急救援绿色通道院方对张先生深表歉意,院方已对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下一步院方将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同时在转运机制上进行流程再造,加强与航空承运方沟通衔接,完善应急救援绿色通道。
哪些人群不适宜乘坐飞机除一些明确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严重传染性疾病不宜乘机外,诸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疾病、高凝血患者均不太适宜乘坐飞机。
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乘机是因空中轻度缺氧,可能使心血管病人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心肌缺氧、心肌梗塞及严重高血压病人。而脑血管病人如脑栓塞、脑出血、脑肿瘤这类病人,由于飞机起降的轰鸣、震动及缺氧等,可使病情加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因不适应环境,若有气胸、肺大泡等,飞行途中可能因气体膨胀而加重病情。
由于空中气压变化,可能致胎儿提早分娩,尤其是妊娠35周后的孕妇更不宜乘飞机。在白种人中较为常见的高凝血病症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也不太适宜乘坐飞机。这是因为飞机的空间较为狭窄,长期曲腿乘坐后容易出现血栓。而血栓进入到肺部发生肺栓塞,是乘飞机的一个重要副反应。
来源:南方都市报
综合:睛彩广西交通频道官方治白癜风最佳医院选择白癜风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