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莲莲徐晓杰陈小剑(温州医院医学检验中心)
病例:患者,男性,79岁,COPD急性加重就诊。
检测项目:胃液常规。
检测结果:绿色,镜检如下图所示,整片易见真菌,未见红细胞和白细胞。
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
首先,排查检测中标本污染的可能性。我们换了新的玻片和一次性滴管,重新镜检,整片仍然易见真菌,未见红细胞和白细胞,排除检测中标本被污染的可能。
第二,排查检测前标本污染的可能性。我们查阅了该患者的病程记录。该患者以COPD急性加重就诊入院,于入院第5天主述腹胀,腹部B超显示右肝内胆管结石,伴扩张可能,CT检查提示幽门胃壁增厚伴胃腔扩大,小肠腹内疝,小肠梗阻;患者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的症状,一直鼻胃管在位胃肠减压治疗;于第八日,褐色胃内容物由鼻胃管中排出。由此初步怀疑这些真菌可能来源于外界环境中的真菌在久置的鼻胃管中繁殖而来。
第三,我们积极与临床医生护士沟通交流了这个检测结果。临床医生考虑患者腹胀主要由肠梗阻引起,且肠梗阻诊断已明确,由此我们基本排除了患者消化道真菌感染的可能;由护士对标本采集过程的回顾,我们明确了该标本由污染导致的真菌感染假象。
经过这么一个案例的处理和分析,我们有两点反思和体会:
1、检测前标本收集的质量保证才能得到一个对临床有效有意义的结果。
2、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是保证检验质量的一个极其有效的途径,应该加强两者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学习。
早期白癜风该怎么治疗北京哪有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