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故事一只上等画眉引发的连环命案,一个

海宁郡武林门外有一门户,叫沈昱,从事纺织生意,家中很是富裕。单生了一个儿子,叫沈秀,年十八岁。沈昱日日忙于生意,不想沈秀却是不务正业,只知道风流闲玩,最后惨死于一只画眉鸟。

沈秀有一只画眉鸟,羽毛绵密柔软,很是漂亮。且声音洪亮,婉转动听。沈秀靠着这只画眉斗鸟赢了不少钱,因此对这只鸟也十分爱惜。特地为这只画眉鸟做了一个金漆笼儿,每日把玩,爱不释手。

一日,沈秀照常提着金漆笼,一路摇摇摆摆,前往城里柳树林里去斗鸟。不想这沈秀一去,死于非命。

正是春暖花开,花红柳绿的时候。沈秀起了个大早,提了画眉来到柳树林里来,不料来得迟了些,斗鸟的都已经散了。沈秀只得把画眉挂在柳树上自我观赏一番。赏鸟不比斗鸟,且柳树林安静空荡、无人来往,沈秀自觉无聊,准备提笼回家。没想到小肠疝气犯了,先是疼的蹲下后直接就躺在地上,两个时辰不省人事。

恰巧,这天有个箍桶的,叫做张公,挑着担子路过柳林。在不远处看见似是有一个人躺在地上,走近放下担子,只看沈秀脸色苍白,昏迷不醒,以为是死了。看看周边,瞧见他身旁有一个金漆画眉笼,里面画眉十分漂亮。一时见财起意,想道:“日日箍桶也就赚个两分银子,这个画眉是上等品,必是能卖个二两银子。”便拿起地上的画眉笼,准备逃跑。

谁知此时沈秀突然清醒过来,睁开眼看张公提着他的画眉笼,口中骂道:“你个老王八,要将我的画眉带到哪里去?”张公起初只当是人死了,谁知竟还活着。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从桶里拿出把削桶的刀往沈秀脖子上一勒,刀起头落。张公看着掉落在一边的头,慌的直冒汗,生怕有人撞见。抬头看见有一颗空心杨柳树,连忙将头捡起来,往上一扔,丢在树中。又捡起刀放回桶里,将鸟笼挂在扁担上,挑着担子,三步并作两步,快速地逃离。

一边走一边盘算着:“武林门外玩鸟的人甚多,这画眉鸟这么好,该值不少钱哩。”

走在路上,正好撞见来海宁郡做生意的一行人。其中有一个人叫李吉,靠贩卖中药材营生。这人也爱好养画眉,见张公担子上有一上好的画眉,便想买下来。张公巴不得将这画眉卖出去,二人很快谈妥,一手交钱一手交画眉。张公接过银子,寥寥告别后赶紧跑回了家。

张公家住涌金门城脚下,无儿无女,只有老两口。婆儿见张公回来,好奇问道:“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张公不答应,直接卸下担子,转身关上大门。

直到第二天早上,两个农户去柳树林砍柴。见到地上躺着一具无头尸体,吓了一惊,赶紧禀告官府。

官府立马派仵作等人去现场查看,死者全身无一处伤痕,只是没有头,实在认不出是哪家的人。只得派出衙役多加巡逻,抓捕凶手。顿时城里城外,纷纷嚷嚷,到处都在谈论此事。

且说沈家夫妇见儿子这么久都没回来,到处派人去寻。沈秀的娘听到柳林里有具无头尸体,吓得浑身直冒虚汗。连忙哭喊来丈夫,道:“此事还得你亲自去城里打听,那具无头尸体怕是我们的儿啊。”沈昱听了亦是吓得不轻,顾不上太多就赶紧跑到柳林看那无头尸首。仔细打量了衣服,确认是儿子,呜地大哭起来。

沈昱一路掩面哭泣着来到官府,对县官说道:“我儿昨日入城斗鸟,不知怎的被人杀害了,还请老爷为我做主!”

沈昱又赶紧跑回家,对妻子说道:“那具无头尸首果真是我们孩儿的啊。”妻子严氏听后,大哭道:“我的儿啊,让你平时不听我们的话啊,落个死无全尸啊!”说了又哭,哭了又说,茶饭不吃。

夫妻二人看着孩儿死的那般惨,竟连具完整尸体都没有。就商议,张贴了几张告示,写道:“各路君子,如有人看见沈秀头颅,愿赏钱一千贯;如若捉到凶手,愿赏钱二千贯。”将此情告诉官府,本府也出告示道:“如有人看见沈秀头颅,愿赏钱五百贯;如若捉到凶手,愿赏钱一千贯。”两下告示一出,满城轰动。

南高峰脚下有一个极贫老儿,姓黄,周遭都叫他黄老狗,年轻时靠抬轿子谋生,老来双目不明,只靠两个儿子过活。大儿子叫大保,小儿子叫小保。三个人生活贫困,常是衣不蔽体,口食不敷。

一天,黄老狗叫来两个儿子,说道:“听说沈秀被人杀害,但头颅却不见了。现在出赏钱要人帮忙找头,要是找到,沈家出赏钱一千贯,官府出赏钱五百贯哩!我也老了,不中用了,眼睛也不咋看见,你们就割了我的头,在湖边浸泡几天,等认不出是谁的时候,向官府和沈家要赏,不至于总是在这受苦。”

两个儿子听完话,到一旁商议,先是小保道:“爹爹这个方法绝妙,只是没了一个爹爹。”大保道:“咱爹早晚要死的,不如趁这个机会杀了,还能得一千五百贯钱。况且也不是我们逼他,他自己叫我们这样的。”

二人商量好,当晚便趁老爹酣睡,将头割下。又随处找了座山,在山脚下挖了坑,将老爹埋了。天还没亮,用破衣服将头包好放在河边浅水处。

过了约半个月,大保小保跑到沈家,对沈老爷说道:“我们兄弟二人刚刚在河里捉鱼,偶然看见一个人头,想来一定是你儿子的。”沈老爷回道:“若是我儿子,定赏你一千贯钱,一分不会少。”说着,就要大保小保带过去瞧瞧。

来到河边,只隐隐看出是个人头,由于浸水多日膨胀了,模样完全看不出。沈老爷没过多猜想:“想必这就是我儿了,如果不是,还会有谁的头在这儿呢?”回到家,当即给了他们兄弟二人一千贯钱。同样地,兄弟二人将情况禀明官府,得了五百贯钱。

二人收了钱告别,回家后就建造房屋,买农具。

再说沈昱,收到公文,要送一批绸缎进京。此一去,只因看见了自家画眉,却不想屈害了一条性命。

沈昱一路赶路来到京城。把绸缎交后,心想着:“好不容易来次京城,何不多逗留闲看一下。”偶然间,经过御用监鸟房,听到一只画眉叫声十分动听。趴着窗户一看,正是儿子不见的画眉。沈昱堵物思情,想起了儿子,心中痛苦,不觉失声喊叫起来。路过的侍卫生怕连累自己,差人拿下沈昱,送到大理寺。

大理寺官员见到沈昱,喝道:“你是哪里人,为何在宫中大喊大叫?可是有何冤屈?”沈昱就把儿子斗鸟被杀的情况一一说了一遍。

大理寺官员听后呆了半晌,道:“这鸟儿是京城百姓李吉进贡来的,莫非是他杀了你儿子,抢了这上好画眉来进贡?”随即差人火迅速抓拿李吉,审问道:“你为何要杀了他儿子,又拿着他的画眉来进贡?”“大人冤枉啊,这画眉是我从一个箍桶老头那里买来的,只因觉得这是上等画眉,便进贡来这,小人说的全是实情,绝无半句谎言。”李吉再三乞求。官员又问:“你既说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我且问你,那人姓甚名谁,家住何处?”李吉道:“我是在路上买的,实在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家住何方。”官员大喝道:“你赖与别人,却说不上姓名,这画眉就是证据。我看你是不打不招!”

再三拷打,李吉被打得皮开肉绽,苦不堪言,只好招下。李吉被判斩首。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早先知。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当时跟李吉一起同行的人都在暗暗为李吉叫冤,无奈卖画眉鸟的人虽然认识,但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家住何处。况且又不在本地,贸然求情,恐怕无力自保,只得下次去海宁郡做生意再还他个清白。

时隔一个多月,当时同李吉来到海宁郡做生意的两个朋友,有些药材要来到这儿卖。二人将药材卖完,就一心想着打听这个箍桶的人。可惜寻了一天,一无所获。

次早,二人梳洗完毕,吃了点心准备出门,正好碰见一个箍桶的人。二人便拦住道:“大哥,请问这里可有一个箍桶的老头儿,大概这般模样,你可认得么?”那人便道:“客官,我这箍桶的只有两个老头儿,一个是李公,家住石榴园巷内;一个是张公,家住西城脚下。不知道你要找哪一个?”二人作揖谢别。

先是来到家住石榴园的李公家,只见李公正在那里劈篾,两人看了不是他。然后来到西城墙脚下,二人来到门口。看了看,正是当初卖李吉画眉鸟那人。二人心领神会,相识看了一眼,并没有声张,直接向官府走去。

正是本府晚堂,两人直接进入堂跪下,把碰见张公买画眉,李吉因为进贡画眉无辜被斩首一五一十说明,道:“小人所言绝无半句假话,请求您做主!”知府见二人告得苦切,随即差人连夜去捉张公。

知府升堂,命人将张公带上堂来,问道:“有人告发你杀了沈秀,你可知罪?”张公起初不肯招。知府只得喝令打了三十大板,打得鲜血淋漓。再三拷打,张公招架不住了,只得一一招供了。知府道:“那头现在在何处?”张公回:“小人一时心慌,见附近一棵空心柳树,将头丢在中间。”

知府派人去请沈昱,押着张公,一同到了柳树林里寻找头。只见果然有一株空心柳树,众人用锯将树放倒,果然有一个人头在里面。沈昱见了这头,定睛一看,大哭起来,正是他儿沈秀的头。

知府又问沈昱道:“既然令郎的头在此,那当初的头又是谁的?”随即差人去拿黄大保兄弟二人,前来审问。

知府道:“真正杀害沈秀的人已经抓住,他的头也已经找到,你们兄弟二人当初拿的头是谁的?劝你实话实说,免遭皮肉之苦。”

大保、小保连夜被捉来审问,一时慌了神,只得口吐真情,解释道:“是自家父亲的,只因父亲年迈,家中家徒四壁,一时财迷,就割下老爹脑袋,埋在一处河水边。”

知府大怒,喝道:“世间竟有这种逆天之事,有你等恶人!”喝令手下狠狠地打,不要手软。打得二人昏死又醒来数多次。随即将李吉屈死情由上报。

奉圣旨,原审问李吉的大理寺官员被贬为庶人,李吉枉死,赏其子孙一千贯钱。张公谋财害命,按律当斩,加罪凌迟。黄大保、黄小保贪财杀死父亲,同样凌迟处死,斩首示众。

张婆听到老头儿要剐,来到刑场上指望见一面。只见仵作一众人各自动手碎剐,惊得婆儿魂不附体,转身就走。不想被一绊,重重摔了一跤,当下无事,回到家就死了。

正是:积善逢善,积恶逢恶。仔细思量,天地不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lele168.com/fnscs/15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