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介绍莫以疝小而不为

李婧婧

疝气是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是指身体内的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或缺损进入身体另一部位的疾病。其中以腹部疝气(腹股沟疝)多见,多发于婴幼儿或老年人。

腹股沟疝主要表现为在腹股沟区(即大腿根部区域)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肿块大小不一,常于站立、行走、咳嗽、劳动时出现,平躺时可自行消失或可用手将其送回腹腔,肿块突出时可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有的只出现于腹股沟区,有的可到达阴囊或阴唇。

究其病因,主要为先天性或后天性腹壁薄弱以及腹内压力的增高。如慢性咳嗽、用力过度、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导致腹腔内压力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从而形成疝气。

婴幼儿疝气可能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其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咳嗽时,在腹股沟区出现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在平躺或睡觉后或用手按压时可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哭闹、烦躁不安。肿块多由腹腔内器官脱出到疝气袋所形成,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推回去时常会伴有咕噜咕噜的杂音,其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

老年疝气多由老年人体质弱、腹壁薄弱引起。因老年人常有慢性咳嗽、便秘等表现,引起腹内压力的升高,加之腹壁强度退行性变,可导致腹腔内器官脱出形成疝。疝内容物仍以小肠多见。老年疝气发生后老年人还会出现腹痛、腹胀、便秘、抵抗力减弱、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状。

很多人认为疝气不痛不痒,站立时出现,睡觉时可自行消失,因此无需治疗,有得病人甚至会拖几十年到了阴囊大得像小孩得脑袋一样都不去治疗。很多家长对小儿疝气也不放在心上,认为疝气进进出出,对宝宝健康没什么影响,只要用手轻轻一推,或者平躺一会,也就消失了。

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要知道疝气看似“小”,但危害非常大。通常这种可自行回纳的疝称之为“易复性疝”。当疝内容物反复突出回纳产生粘连时,便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人腹腔内,此时称为“难复性疝”。当不能回纳的肠管被卡住,引起肠管供血障碍时,称之为“嵌顿性疝”。疝气嵌顿后,肿物可突然增大,伴有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胀等一系列症状,肿块皮肤红肿并有触痛,肠管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进展为“绞窄性疝”,会引起肠管缺血坏死或破裂,继发腹腔及全身严重感染,危及生命。

即使易复性疝,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首先影响消化系统,出现下腹坠胀、腹部胀气、便秘、腹痛等症状,从而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小孩会出现食欲不振、吐奶、易哭、不安等症状,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可导致老年人体质进一步下降。其次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对小儿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对老年人则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

因此,疝气“并不小”,莫以“疝”小而不为。当发现腹股沟区有肿块突出时,应积极就诊,当确诊为疝气后,应入住普外科行手术治疗。当疝气出现急性疼痛时更应万分重视,及时就诊,及时手术,避免因疝内容物坏死而危及生命。

『扫扫加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
白癜风治愈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lele168.com/fnswh/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