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疝气知多少

国医范

ID:bkbd上医治未病·健康才有范

用传承几千年的中医文化,打开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

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俗地讲疝气就腹壁(肚皮)上有个空“窟窿”,医学上称为腹壁上存在缺损,小肠或网膜可以钻进这个窟窿”或缺损中,这样从外面看,在大腿根部或阴囊就表现为有一个肿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肠气”。在肚脐,称为“脐疝”。

小儿疝气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

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出生时就有表现,但多在3个月左右表现的更明显,也有的孩子在1岁多才发生。

症状

1.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2.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3.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4.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

5.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6.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如有发现,抓紧治疗

关于治疗,许多家长都期待不治自愈。其实小儿斜疝是有自愈的可能,临床上也见到少数自愈的病例,但一味等待自愈是不可取的。年龄增长,活动增加,疝块的增大,就会滋生并发症的出现。所以小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医院划分到普外科,医院就建议手术,所以很多患者没有更好的认识疝气病情,走入治疗误区。

中医疗法简介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营养失调、胎毒内蕴、感受寒邪、久病正虚、寒凝气滞、手举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疝气。在这些复杂的原因当中,以肝经受寒、气血凝滞最为常见。肝经自足大敦穴处上行,沿大腿内侧向上,相交环绕阴器,再致小腹部。

当肝经受寒,气行受阻,血而凝滞,容易造成腹股沟部位的突起,从而为疝。这个道理很好懂。比如,我们在打点滴时候,如果那个细细的注水管受到外在寒气的袭击,里面的液体流动就会受到影响,这时,如果用手捏一下管子,或者提起管子,管子的有些地方就会不正常的鼓起,放下,鼓起的包就会消失。

中医治病,以本治标。在这里,选择一种简单易行的疗法——艾灸大敦。具体这样来灸:点燃小艾柱,对着大敦穴悬灸,以皮肤泛红为度,一般每次灸2~3壮即可。每天灸1次。

大敦穴是治疗疝气的特效穴位。《针灸大成》说:“大敦:主诸疝,阴囊肿。”《玉龙歌》中记“七般疝气取大敦。”《胜玉歌》载:”炙罢大敦除疝气。”

大墩,即大树敦也,形象的表现了本穴生发的特征。它位于人体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是肝经的首穴。肝经的水液在此生发,像泉水一样不断向外流出,因此此穴又名水泉穴,历来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的保健要穴,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强。

对于疝气来说,艾灸大敦消除肝经的寒气和凝滞的气血,气顺血行,从而解除疝气造成的囊肿。《医说续编》记载:“一男子,病卒态暴痛不住,倒于街御,人莫能动,呼张子和数之。张引经证之,邪气客于足胶阴之络,令人卒癌,故病阴丸病也,急灸大敦二穴,其痛立止。”因此,小儿疝气,艾灸大敦是不二的选择。

灸法:艾柱悬灸,2~3壮。

另外,在艾灸大敦之余,如果再灸一下疝气的痛点,也即阿是穴,会更益于病愈。由于疝气的痛点是身体敏感脆弱的部位,因此可以选择隔姜灸:选用一块老姜,切成薄片,敷在患病那侧的腹股沟内上方,即腹股沟管的腹环处。再取蚕豆大的小艾柱放在姜片上,点燃而灸,让热气通过姜片慢慢渗入肌肤,驱寒散气、温经通络。这时,要注意孩子的体位,防止乱动而使姜片移动或者艾柱脱落,因此稳定宝宝的情绪非常重要。当艾柱燃尽后,即可停止。灸后皮肤会出现潮红或水疤,一般不用处理,不久会自愈。

如果宝宝非常幼小,不能很好配合艾灸法,也可以借鉴一些民间偏方。比如敷脐疗法就非常好。具体这样来做:取公丁香20克,研成细末作为药。敷之前,取出5克,填在肚脐上,用胶布固定,每两天换药一次。通常,敷3~5次,可见其效。

在这个偏方中,为什么使用丁香,而且是公丁香呢?自古以来,丁香由于形状像钉,香味强烈而得名,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据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曾握有丁香。丁香味辛、性温,驱寒补阳的作用非常好。

对于疝气的孩子来说,用它来敷灸,能迅速祛除肝经的寒气,还能补充身体的阳气,对于先天不足的孩子来说,在治疗疝气的同时,还能强身健体。丁香有公母之分,一般,人们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把成熟的果实称为“母丁香”,在临床中,公丁香由于香气更浓,功效更强,而更受欢迎。

本文摘编于网络,由国医范(bkbd)编辑整理,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或补救。

欢迎广大微友投稿,我们会在最显著的位置标明作者姓名、来源及作者打赏







































白癜风图片
中医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lele168.com/jbtx/1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