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究竟是什么

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A评估肥胖程度的指标

1.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

测量身体肥胖程度,BMI(kg/m2)=体重(kg)/身高(m2),BMI:18.5~23为正常,24.0~27.0为超重,28.0为肥胖。BMI不能准确地描述体内脂肪的分布情况,不能区分脂肪和肌肉的含量,肌肉发达的人往往容易被误判。

2.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kg)=身高(cm)-或IBW(kg)×0.9(男性)或×0.85(女性)。理想体重±10%为正常,超过理想体重10.0%~19.9%为超重,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为肥胖。

3.腰围

受试者站立位,双足分开25~30cm,使体重均匀分配,腰围测量髂前上棘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作为中心性肥胖的切点,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即中心性肥胖)程度的简单常用指标,是WHO推荐的用于评价中心型肥胖的首选指标,CT的内脏脂肪含量有显著相关性。

4.腰/臀比(waist/hipratio,WHR)

臀围测量环绕臀部的骨盆最突出点的周径。WHO建议WHR男性>1.0,女性>0.8诊断为中心性肥胖。但腰/臀比相近的个体体重可以相差很大,该指标和腹部内脏脂肪堆积的相关性低于腰围。

5.CT或MRI

计算皮下脂肪厚度或内脏脂肪,是评估体内脂肪分布最准确的方法,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A肥胖的分类

肥胖有原发性、外源性和混合性。

原发性为脂肪细胞数增加所致,可能与25岁以前的营养过度有关;外源性是在20一25岁后每个脂肪细胞内含脂量增加之故;若两者兼有则谓混合性肥胖。

临床中一般分为两类,即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最多见,表现为均匀对称性肥胖,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但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代谢障碍,又分以下两种类型:

(一)体质性肥胖:为进食热量多于消耗所致。部分为家族性,常自儿时开始,食欲好,肥胖呈全身性均匀分布。

(二)外源性过食性肥胖:有意或无意进食过多,尤以喜欢甜食或油腻性食物,两餐间喜欢吃零食。

A导致肥胖的因素

1.能量平衡和体重调节

能量平衡和体重调节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双重调节,下丘脑弓状核分泌的神经肽Y(NPY)和刺鼠相关蛋白(AgRP)可增加食欲,阿黑皮素原(POMC)和可卡因-苯丙胶调节转录肽(CART)抑制食欲。体内调节能量摄人的因子包括:①减少摄食的因子:β-肾上腺素能受体、多巴胺、血清素、膜高糖素样多肽(GLP-1)和瘦素等。②增加摄食的因子:α-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神经肽-Y、胃生长激素释放素(hrelin)、增食因子(orexin)、甘丙肽(galanin)内源性大麻(endocannabinoid,CB)等。③代谢产物如血糖、脂肪酸等。

2.遗传因素

肥胖症有家族聚集倾向,遗传因素的影响占40%~70%大部分原发性肥胖症为多基因遗传,是多种微效基因作用叠加的结果。目前认为“节俭基因学说”是肥胖发生的重要机制。节俭基因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能利用能源生存下来,在食物丰富时可引起(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节俭基因(腹型肥胖易感基因)包括肾上腺素能受体、激素敏感性脂酶、PPARγPC、膜岛素受体底物-(IRS-1)、糖原合成酶等基因。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肥胖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热量摄入增多和体力活动减少。除热量摄入增加以外,饮食结构也有一定影响,脂肪比糖类更易引起脂肪积聚。胎儿期母体营养不良或低出生体重儿在成年期容易发生肥胖症。此外,多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肥胖有促进作用,包括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二噁英类似物及多氯联苯等,其机制与类雌激素样作用有关。

4.内分泌调节异常

下丘脑是机体能量平衡调节的关键部位,下丘脑弓状核(ARC)有各种食欲调节神经元。外周循环中参与能量代谢调节的重要激素包括:瘦素、脂联素、胰岛素、胃生长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神经-内分泌调节中任何环节的异常,均可导致肥胖。

5.炎症

肥胖是一种低度炎症反应,肥胖症血清炎症因子升高,如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也升高,尤其是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促进炎症细胞在脂肪中的浸润,引起胰岛素抵抗。

6.肠道菌群

人体肠道细菌大致分为3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主要是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有害菌数量一旦失控,会引多种疾病;中性菌具有双重作用,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等,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A肥胖的危害

(1)显著肥胖者耗氧量比正常人增加30一40%:据统计,肥胖男女超出标准体重10一30%或更多时死亡率也随之增加,肥胖者活动时会额外增加心肺负担,这是因为血容量增加和呼吸运动时会推动肥胖者的胸廓,膈肌运动对抗腹部,故可导致心肺功能早衰或衰竭;

(2)肥胖能增加外科手术技术操作上困难和麻醉危险性,可使手术死亡率增加和较易发生切口疝,手术禁食对肥胖者也是危险的;

(3)因饥饿减轻体重主要是消耗了蛋白质而不是脂肪;

(4)因为超重可引起单纯性机械性损伤,另外,肥胖者常有腰酸背疼,骨关节疼的症状。

(5)肥胖者可引起某些代谢和内分泌的异常:在肥胖增长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增加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和胰岛细胞肥大,极度肥胖者因脂细胞增大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脂肪代谢的异常改变等。

A肥胖的防治由于病因复杂和一些肥胖者多过于敏感,在日常生活中为摆脱精神上不快或压力过大,常以吃东西来寻找安慰或同情。甚至有的人从儿童开始就以此作为一种消极对抗的手段,许多肥胖者对其外观并不那么重视,不去求医,不能在饮食上来约束自己,甚至有的人以肥胖自豪或认为美观比他人优越,也有人因肥胖而自卑不愿外出参与社会活动性格孤独,或持不正确看法甚至导致精神分裂症等心理上的异常,都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

1.饮食疗法

为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宜控制饮食为负平衡,按饮食习惯和供给情况拟定不同食谱,例如:

(1)轻度肥胖适用低碳水化合物低或中等量脂肪和蛋白质。

(2)中度肥胖应较严格控制总热量男性每日~卡,女性~卡,每日负平衡达卡每周至卡,可减轻体重0.9公斤(相当于2磅),但应避免体重下降太快出现过度虚弱现象。

(3)过度肥胖丧失工作能力者应严格控制总热量。医院中进行,主要适用于急需减轻体重的肥胖者。

(4)间歇禁食疗法适用于较严重肥胖而又不急需减轻体重者,在每天控制总热量情况下,每周禁食1或2天,禁食日可用半斤瘦肉煮汤,不放或少放盐供饥饿时饮用,也可吃汤中瘦肉,但对娠妊妇女肝病和糖尿病患者禁用。

2.运动疗法

它是配合饮食疗法的重要辅助手段,餐后1一2小时进行运动后,由于热量及时消耗可以避免转化脂肪而储存,对有心血管并发症和肺功能差者应慎重。

3.药物治疗

至目前为止治疗肥胖的药物尚不够理想,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这里就不举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lele168.com/zlff/11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