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多万医者一起,每天成长一点点)
小肠承受从胃中经过胃初步消化的饮食,加以进一步消化,所以,“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的进一步消化表现为“分清别浊”,将其精华养料吸收后,通过脾的运化,滋养全身,称为分清;其中的水液通过其它脏腑的作用而渗入膀胱,消化后糟粕样化物传送于大肠,后二者称为别浊。小肠发生病变,表现为清浊不分,输转障碍。
小肠功能低下,出现虚寒征象,小腹隐痛,痛时喜按,肠鸣泄泻,小便不利,与脾虚证一致,况且脾为小肠分清而输精华,所以小肠虚证,概括在脾病中,从脾而治。热邪蕴于小肠,别浊出现病变,小便或赤涩甚或尿血,腹胀,苔黄,完全一派实热征象。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火可移热于小肠,除出现小便病变外,当有心烦,口舌生疮指征。此时应清心火则小肠热可解。
补小肠
猪脬——厚小肠而约遗溺,又治疝气。
生地——养阴凉血,行水解火郁。
石斛——清虚热而养阴液。
牡蛎——固肠利湿。
赤石脂——固下收湿,治久泄要药。
赤茯苓——入小肠专利湿除热。
温小肠
乌药——顺气散风,理气调血。
沉香——下气坠痰,又能升而理气调中。
茴香——暖下开胃,下食调中。
巴戟天——温补而强阴。
清小肠热
赤小豆——性平入心,下通小肠清热行水。
木通——性平味淡,降心火通小肠,导热由小便而出。
灯心——降心火利小肠,清热通气。
瞿麦——苦寒而降,清湿热,利窍治淋。
海金沙——专除小肠湿热,活肿满通淋。
车前草——泻湿热而通淋。
鲜生地——泻小肠火,治血逆。
川楝子——苦寒泻湿热,导小肠利小便,治疝。
版权申明:部分网络资料找不到原作者而无法署名。在此向原作者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推广
赞赏